今天是中元节,我们来聊聊丧葬的色彩文化有多让人大开眼界今天是中元节,不知道大家是否已拜祭过祖先。 其实,不止先人值得铭记,先人们曾经创造出来的艺术和民俗也值得我们记住。 馆长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古人在丧葬中使用过的色彩及其意义吧。
古埃及人的乐观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他们不畏惧死亡,认为人生一世只是短暂的停留,而死后才是无尽的享受。 因此,古埃及人从青年起就开始为自己建造坟墓,直到真正住进的那天。 达这种意义。古埃及人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装饰他们“永远的家”,用鲜艳的色彩强调他们对众神赐予的感激。
这些颜色不是随机选择的,每种颜色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中创造出来的,对埃及人有非常特殊的象征意义,并被用来传达这种意义。 蓝色是古埃及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这种蓝由氧化铜和氧化铁与二氧化硅和钙制成,通常被称为“埃及蓝”。
黄色为神的金色肉色而变暗,或用白色变亮以暗示纯洁或人物或物体的某些神圣方面。
黑色象征着死亡、黑暗、冥界,以及生命、出生和复活。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黑色象征着尼罗河在每年洪水中沉积的肥沃的淤泥。
尼罗河和冥界的神奥西里斯的皮肤时常被描绘为黑色。 在来世的图像里,黑色背景的使用频率很高。来世图景不仅突出前景的金色和白色,还象征着重生的概念。
笑对生死的不止古埃及人。 在罗马尼亚西北部的马拉穆列什县萨潘塔村,有着一座“欢乐公墓”。 与其说是一座墓园,不如说是一个美丽的公园,墓碑上描绘着五颜六色的彩绘,讲述着亡者生前的动人故事。 墓园创始人斯坦·爱恩14岁起便为当地公墓雕刻十字架,后来他又在墓碑中加入了死者的生平、形象以及死亡方式。 绿色代表生命;黄色代表生育;红色代表激情;黑色代表死亡;蓝色代表希望、自由和天空;白鸽代表灵魂;黑鸟代表悲剧。
其实逝者不需要怜悯,死亡也并不可怕。 幽默的人们用明快的颜色强调逝者对活过的怀念和生者活在当下的可贵。 03 日本丧服,“自产自销” 亚洲黑色丧服一般都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而日本比较特殊,黑丧服是其土特产。 要知道,日本人认为白色是吉祥、神圣的象征,白色在日本人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颜色。 早期,日本并无印染技术,因此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每遇婚丧嫁娶只有偏白色的麻布粗服这一种选择。 图为日本天皇堂弟葬礼 隋唐时期,日本向我朝学习,专门的丧服开始出现。 由于翻译失误,贵族的丧服由白色转变为灰黑色。 庶民阶层因为经济能力有限而无力承担额外的染印费用,依旧保持着素色丧服的传统。 鼠色丧服没能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却在平安时期被上流阶层所接受。
平安时代后期,上流阶层的丧服基本固定为黑色了。 此后,虽然白色丧服曾经一度占日本主流地位,但黑色丧服仍然作为传统保留延续至今。 04 闽南五色,亲脉传承? 闽南地区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花花孝,即以丧服色彩来区分亲属血缘关系。 具体原则是白为同辈或子辈、蓝为孙辈、红为曾孙、黄为玄孙。这与我国传统“五色”相对应。 先来讲讲最为复杂的红色,即死者第三代曾孙辈所穿戴的丧服色彩。 我国对红色的信仰来自对太阳与火的崇拜,这是红色象征意义光明崇高的一面。 闽南丧服中的红色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兴旺家族,另一方面则希望借助红色驱邪避凶。
同时,这些重孙常常非常年幼,他们自身抵御外界鬼魂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需要红色来驱鬼魂和邪气。
红色驱邪的信念来自血液崇拜和血液禁忌。 以血驱邪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之一,在很多僵尸片中都有用狗血驱魔的片段。
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红色自带神秘的仙气或鬼气,具有非凡的神秘力量。 而中国人则可以借助这股神秘的力量来厌克鬼怪。 比如,有些人认为死者火化后,形体已被毁坏,那么就造成灵魂无法附着其上,而四处游荡。戴红布条便能够镇压邪气,防止鬼魂的侵害。
蓝色在中国传统色彩中对应的应该是“青色”。 但,无论是蓝色丧服还是青色丧服在中国传统丧服中都并不常见。
可见,青色为生机色。与上述红色丧服作用大体一致,所穿人数越多则表示死者家人丁越兴旺,如同春日勃勃生长的植物一般。 05 寿衣撞衫嫁衣? 寿衣是丧葬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物件。在闽南,男性寿衣多为蓝色和黑色。
白布杉源于开漳圣王时期,当时土著女子为纪念战死父兄要求与汉人男子成婚时穿白色内衣裤。 从此,出嫁时“内白外红”便成为传统延续下来。
图为作法用的观音衣
06 昭觉彝族,冷调缅怀 昭觉彝族丧葬服饰严格采用冷色调。 例如,昭觉彝族常见的丧葬枕头与必备的丧服,其色彩一定是冷色系搭配。 女性的丧葬枕头主要是黑、蓝、白三色,男性则为黑色。 昭觉彝族女性葬服色彩主要以黑、白、蓝、绿为主,既有明度层次的对比变化,色调又和谐统一。
如用了这些颜色,死者的魂魄在阴间就会走错路,而变成孤魂野鬼或妖魔鬼怪来危害家人和邻里。
虽然昭觉彝族葬服和枕头的色彩必须只用冷色,但其纹样特异的造型和色彩,蓝、白、黑明度的搭配构成强烈的形式感。 如此花俏的葬服设计,在其它民族的葬服中较少见,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彝族浪漫主义的生命观。 07 遇“丧”穿便衣就行? 在古代,我国华南地区少数民族距中原较远。 其丧葬民俗文化中大都没有较为严格规范的五服制度,一般多以白布作出丧记。 比如广南黎峒,即便没有亲人离世,日常也头顶白布,妇人更是以白布缠头。 图为大横断山某地妇女 如遇家中祭祀,则放片青叶在门上做标记,禁止随意往来。 要是家人离世,族人照旧穿着日常的衣服,只用一条白布围在头,有时甚至以红色作为标志。 图源小红书:瘦叶 广西睦边那坡地区的倮倮族,父母死、子女带孝只带白头巾,三天后照常劳动。
根据历史记载,宋代时期南方某地,若有亲人离世,家人便会戴上缀有红线的白布,在邻里间鼓乐几昼夜。 不过,无论是从穿着打扮还是乐曲,都难以区分出他们究竟是在办红事还是白事。 可知华南少数民族更注重现世生活,不拘于礼节,其等级尊卑观念意识也较为为淡薄。
认识到丧葬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以及最常用的原因,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人类宝贵的艺术,也更清楚地了解古代人民和艺术家试图传达的信息。
[1]温静.神圣与重生——古埃及头枕的宗教含义[J].古代文明,2017,11(02):3-12+125. [2]曾馨.上古时期中埃冥界图像色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2):124-126. [3]孙希如. 汉民族丧服色彩的民俗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龚霞辉. 闽南丧葬服饰文化研究[D].福州大学,2016. [5]沈宏格.变亦不变:汉族丧服服饰——花花孝述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6,(03):48-55.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