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本站由一零一研究所负责内容组织和审核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出“回归自然”的新葬礼方式,或改变土葬和火葬

来源:   时间:

作者:文/虞子期

我们常说一句话“人死为大,入土为安”,而对于死亡之后的处理方法其实并不是限于某一种,除了我们常说的土葬,火葬之外,还有水葬,洞葬、二次葬等。而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些方式可能基本都是不太符合环境的要求。所以很多地区都逐步将土葬消除,以火葬代替其他葬礼方式。而归根结底而言,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接受,确实有些地方还有,毕竟这是大家的习俗,全面禁止土葬,火葬等问题完全不是不切实际的,这个就要看不同地区如何去规定,所以科学也在发展其他新的葬礼方法。

当然,这个具体的方式还是看后期的发展,能否将其他所有的葬礼方式改变,我们是无法进行说明的。但是单独对于火葬来说,如今也是算是比较合理的方法,土葬是稍微逐步减少了,水葬,洞葬等方式还是有保留,不能强制性的改变,这算是对所有人的一个尊重。但是科学如今也发展出了新的葬礼方式,相当于“人死后与自然的结合”,到底是如何“结合”方式,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下。当然看到这个科学报告的时候,确实可以说是一个人与自然的结合,相当于是我们取于自然,还与自然罢了,算是一个科学的方式。

也是一个“回归自然”的最简单方式,那我们就来看看吧,根据《西雅图时报》最新科学报告指出,世界上第1个“人类堆肥场”出现了,听到“人类堆肥场”这个词语大家可能都已经理解到了,那就是将人变成“化肥”模式,然后回归自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类似于土葬,火葬等产生的后续问题,还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问题。而且相对于火化来说,这个工作也只需要消耗八分之一的能源就可以完成,所以说,算是在多方面的效益。

科学报告指出,该处理中心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也是他们在今年早些时候投票允许采用被称为“自然有机还原”的埋葬方式,这是美国第1个明确这样做的州,该处理中心一次可以容纳75人。通过初步预估结果表明,按照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在短短30天内将死者变成“土壤”进行利用,并从中减少多达一吨的二氧化碳的问题(30天时间),与其他形式的墓葬相比是一个高效的处理方式。当然虽然该消息已经公布了,但是正式生效是在2020年5月,加速人类遗体向土壤的转化,是否会全球推广暂时不明确。

而研究的这个科学方法,也是建立在“绿色掩埋”的基础上,尸体通常被埋葬在林地中进行分解,该过程是将尸体放置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中,该容器被木片,苜蓿和干草覆盖,并用六角管密封。过后尸体将会受到温度的调节影响,从而使自然产生的细菌在四到七周的时间内分解人体。然后分解结束之后,作为“堆肥”返回给亲人,从而减少了火葬和传统墓葬造成的碳足迹,同时清除了可能渗入土壤并污染地下水的防腐化学液体。最终将其用于可以利用的方面上,这样就相当于是人死前后的自然循环模式。

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看上去确实又环保,又能将人死之后利用起来,所以说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当然,这种暂时也是起源于美国,如今全球很多地区肯定是不允许这样做得,毕竟每个地区的习俗或者说观念都不一样,就如如今的土葬变火葬很多地区都很难接受,要想全球实施这种环保的方式,概率基本为零,就算是要推广,可能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全面改变人类对土葬,火葬、洞葬等葬礼方式,这个概率同样是基本为零,我们这里参考下即可,这是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葬礼方式。



打印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主办:一零一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十区33号楼
邮编:100070 电话:(010)63706758-6269